i‑Learner Education Centre

Steps to Success » Four Classics in Chines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his content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又名《石頭記》,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作。《紅樓夢》也被稱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小說,那麼,它究竟講的一個什麼故事,又何以動人呢?

 

一段繁華落盡的家族興衰史

        盛衰的無常,是書裡的一個重要主題。賈府是盛極一時的大家族,但到底盛極而衰,不能逃脫沒落的命運。而府裡的眾人,也在享盡了榮華富貴之後,不得不面對繁華過後的滿目瘡痍。賈寶玉在故事的最後,出家成了和尚,在茫茫大雪中感歎一切落得「真乾淨」。這種鏡花水月、萬物無常的思想,正正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裡佛道二家的體現。《紅樓夢》裡並非沒有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賈寶玉的父親賈政便是一個。他期望寶玉可以考取功名,做一個入世的君子,而寶玉偏偏憎惡這一套。他不務正業,不愛功名,偏偏愛和女孩子混,還說「男兒是泥做的」,都是些營營於功名利祿的俗人,而「女兒是水做的」,清透純潔,世間的美盡在女孩子身上。父子二人的衝突又何嘗不是儒家思想與佛道思想的衝突呢。寶釵則是另一個儒家的代表。她端莊嫻雅,待人處事圓潤周到,又時時勉勵寶玉要有進取之心,是儒家傳統中完美女性的化身,也是賈府最理想的兒媳。可是,這樣的寶釵與代表佛道思想的寶玉無法有真正靈魂層次上的交流。只有黛玉,才是寶玉真正的靈魂知己。

 

 一座琳瑯滿目的詩詞大觀園

        《紅樓夢》雖然是一部小說,但其中也穿插了不少的詩詞,從此亦可以看出作者曹雪芹的文才。比如黛玉對自身命運的悲歎,就反映在她那首出名的《葬花詞》裡: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黛玉葬花憐花,花兒的凋零讓她想到自己命運的飄零,於是寫了這首《葬花詞》,名是寫花,實則寫自己,結尾處的這幾句讀來有無盡的沉痛之感。

 

        書中更有幾次描寫大觀園詩社聚會的情景。大觀園裡的少爺小姐們紛紛展現了自己的詩才。而作者曹雪芹之妙,則在於能根據不同人物的性格,寫出不同風格的詩來。比如同是寫白海棠,寶釵的詩和黛玉的詩就有完全不同的味道。寶釵詩雲:「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她筆下的白海棠有清淡的芳姿,仿若一個溫柔敦厚的大小姐,這又何嘗不是她自己的化身?而黛玉呢?「半捲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她筆下的白海棠,是默默嬌羞著的「秋閨怨女」,比起寶釵的詩,少了一份溫柔,多了一份靈動。兩人的個性也通過這兩首同題的詩展現出來。這叫人怎能不感歎曹雪芹的對於人物個性的精妙捕捉,以及他敏捷的才思呢?

 

        俗話說,「少不讀紅樓,老不讀三國」,怕少年人讀了《紅樓夢》對人生產生悲觀的情緒。可事實是,這本書是常讀常新的,在每一個年齡階段讀,都會有新的理解。少年的我,在讀《紅樓夢》時沒有迷戀其中的愛情故事,更沒有體會到盛衰無常的蒼涼之感,只是獨愛它的詩詞,在本子上抄了下來醉心地誦讀。

 

        而少年的你,不知看了《紅樓夢》,會最愛它的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