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earner Education Centre

Steps to Success » 如何學習文言文

First Step of Classical Chinese:Reading Jin Yong

This content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文言文雖然詰屈聱牙,卻並非無從下手。不妨想像學習文言文為學習一種新語言。學習語言的方法基本分為聽說讀寫。文言文本是中文,大家的聽說絕無困難,但讀寫卻成了諸位學子的一大關隘,先刁難於學校期末試,後敗北在全港文憑試,飲恨而還。

然即,文言文作為一語言系統,文辭必有深奧淺易之別,先讀顯淺的內容,再讀「四大名著」、最後讀《古文觀止》(敬請留意本網誌〈如何學習文言文〉主題文章,將依循論述),由淺入深方為正道。學生在學校的僵化課程下,雜亂無章地學習文言文,結果一無所獲,遇文言文時就如目不識丁,實非學子之過,乃是校方之誤。

學文言文的方法千頭萬緒,或曰背誦虛實詞表,或曰抄寫古雅辭章,都不免是捨易就難,明察秋毫而不見輿薪。學習語言全靠閱讀,學懂文言文的第一步說出來簡單至極,就是「看金庸小說」。金庸小說十五部,據金庸本人自評,小說的質素「長篇比中短篇好」,所以入門金庸小說不妨先看《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笑傲江湖》,之後再看其他作品。而且需看新編,由金庸本人修訂邏輯謬誤,又潤飾了辭句。

金庸小說的可讀性當然極高,只因「武俠小說並不純粹是娛樂性的無聊作品,其中也可以抒寫世間的悲歡,能表達較深的人生境界」(《天龍八部》後記),但本文集中探討藉着金庸小說學習文言文,就只能忍痛割捨小說中大有趣味的劇情與思想不談。

金庸寫小說,第一樣著重的就是遣詞復古,且看《射鵰英雄傳》後記:我所設法避免的,只是一般太現代化的詞語,如「思考」、「動機」、「問題」、「影響」、「目的」、「廣泛」等等。「所以」用「因此」或「是以」代替,「普通」用「尋常」代替,「速度」用「快慢」代替,「現在」用「現今」、「現下」、「目下」、「眼前」、「此刻」、「方今」代替等等。當然上述的不是文言文,不過在金庸的心靈手巧下,讀者已經可以閱讀到接近古雅的詞語,而且文字內容易於理解接受,乃是文言入門第一步。

而且事實上,大家日常使用的白話文,其實也有不少文言虛詞滲雜其中;大家現在還會使用的成語,更是全為文言文,金庸用文言寫白話,用得爐火純青,寫得無跡可尋。且看一段《射鵰英雄傳》,黃蓉為洪七公烹飪:

拿起匙羹舀了兩顆櫻桃,笑道:「這碗荷葉筍尖櫻桃湯好看得緊,有點不捨得吃。」在口中一辨味,「啊」的叫了一聲,奇道:「咦?」又吃了兩顆,又是「啊」的一聲。荷葉之清、筍尖之鮮、櫻桃之甜,那是不必說了,櫻桃核已經剜出,另行嵌了別物,卻嘗不出是甚麼東西。洪七公沉吟道:「這櫻桃之中,嵌的是甚麼物事?」閉了眼睛,口中慢慢辨味,喃喃的道:「是雀兒肉!不是鷓鴣,便是斑鳩,對了,是斑鳩!」睜開眼來,見黃蓉正豎起了大拇指,不由得甚是得意,笑道:「這碗荷葉筍尖櫻桃斑鳩湯,又有個甚麼古怪名目?」黃蓉微笑道:「老爺子,你還少說了一樣。」洪七公「咦」的一聲,向湯中瞧去,說道:「嗯,還有些花瓣兒。」黃蓉道:「對啦,這湯的名目,從這五樣作料上去想便是了。」洪七公道:「要我打啞謎可不成,好娃娃,你快說了吧。」黃蓉道:「我提你一下,只消從《詩經》上去想就得了。」洪七公連連搖手,道:「不成,不成。書本上的玩意兒,老叫化一竅不通。」黃蓉笑道:「這如花容顏,櫻桃小嘴,便是美人了,是不是?」洪七公道:「啊,原來是美人湯。」黃蓉搖頭道:「竹解心虛,乃是君子。蓮花又是花中君子。因此這竹筍丁兒和荷葉,說的是君子。」洪七公道:「哦,原來是美人君子湯。」黃蓉仍是搖頭,笑道:「那麼這斑鳩呢?《詩經》第一篇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以這湯叫作『好逑湯』。」

《射鵰英雄傳・亢龍有悔》

引文中一句「荷葉之清、筍尖之鮮、櫻桃之甜」,「之」一字便是文言文常見的虛詞,此處是「的」的意思,十分簡單,應該無人不曉。上面說過,所有成語都是文言文,「書本上的玩意兒,老叫化一竅不通」,「一竅不通」語出《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引文末段金庸寫「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乃是出自《詩經・關雎》,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亦變作了成語。這麼短的引文已可見金庸使用了大量基礎的文言元素,而且簡單易明,閱讀金庸小說就如閱讀極淺白的文言文。

另外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是理解古代社會的文化背景,就如學習英語的時候,如果對英語地區文化有一定認識,大家都可更易理解文章意義。金庸小說就是最方便理解古代文化的讀物,金庸小說雖然是武俠小說,但每一部小說的時代背景,歷史脈絡亦絕不馬虎,偶有誤差,亦必指出。金庸第一本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時間是在清朝乾隆年間。出場的真實歷史人物包括乾隆帝、陳世倌、兆惠、福康安等。讀者可以從有趣的故事情節中了解更多清朝的文化習俗,在以後遇到「四大名著」、《聊齋誌異》等明清時期的作品,因為腦海中一早已有該時代的認識,便可事半功倍地明白作者的思想。金庸十五部小說,橫跨了大部分的古中國歷朝歷代,完整讀一次,彷彿讀完一次中國通史,更像明白到整個古中國的文化歷史。

最後,因古今價值觀、世界觀不盡相同,用現代的思想未必能與古人同情共感,但在閱讀金庸小說時,金庸會帶領大家走入古代世界,大家置身其中,親歷其境,即必然可以在日後閱讀到該時代的作品時,更易明白那些作者會有該思想的原因。

閱讀金庸小說,是學習文言文的第一步。筆者至今仍是手不釋金庸之卷,其中最大原因,雖然學習文言文的第一步,但當中的趣味盎然,實在令人難以割捨。在閱讀後再模仿寫作,在白話文中使用典雅的文言字詞(如本文),又是一大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