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earner Education Centre

Steps to Success » 朗誦的魔力

Recitation of Classic Literature

This content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朱晨溪老師

古典文學的朗誦,雖然是用現時的腔調來誦讀古代的詩詞歌賦,但這種表達方式卻是從古到今一脈相承,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哪怕是古人學習詩詞、古文,也離不開「吟誦」或是「誦念」的方法。

古典文學的吟誦,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所在的春秋時期。從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三百篇到楚辭、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很多都是原本有樂譜可以配樂演唱的作品,非常適宜吟誦,也容易記憶。過去的私塾學堂教育中,在教書先生的帶領下,學生們搖頭晃腦、背誦古文的場景,實在是深入人心。這說明長期以來,吟誦都是極為行之有效的古典文學教學方法。反覆吟詠、朗誦精鍊醞藉的古典文學,能夠更好地把握古人的文風,理解古人的思想。

其實,香港本土也有極具粵語韻味的「廣東吟誦」,甚至入選了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人們按優美的樂音唱誦古典詩詞文章,不同的詩詞格律配合不同的吟誦規則,聲調鏗鏘、多姿多彩,能夠讀出原文的韻味和感情。現如今古典文學的朗誦已不同於古音,採用現代的腔調和形式,和傳統吟誦的表現方式已有差距。那麼我們如何能用「新瓶裝舊酒」,展現傳統文本的魅力?我們可以借用聞一多的「三美」理論,幫助理解古典文學朗誦的要義。聞一多原本通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這三種「美」的尺度,為白話文寫作的新詩歌提出要求,希望令詩歌新的表現方式規行矩步,這與我們用新的腔調和形式朗誦古典文學有異曲同工之妙。

音樂美,即是點明詩歌極為重要的聲音特性——韻律。我們朗誦古典文學篇目時,更要注重文辭的韻律。許多古典詩詞原本就可以入樂演唱,只不過如今樂譜已然失傳罷了。只要我們能夠依字音字韻準確地朗誦,其中音樂的美感會自然而然的呈現。

繪畫美,原本是聞一多對於推敲詞藻的要求。若將「繪畫美」用於朗誦,那就是要求我們在表達內容的涵義之餘,更要用聲音去表達古典文學的「意境」。若不注重字義、詞義,做不到聲情並茂、抑揚頓挫,則不能為聽眾構建詩文中描繪的種種圖景。

建築美,是新詩建行的理論,也就是分節分行的安排。新詩的句法章法尚且要求嚴謹均齊,遑論結構精巧、法度森嚴的古典文學。我們在朗誦傳統詩詞時,要注意五言、七言、長短句的組成格式,注意上句與下句、上闕與下闋的切分,讀出結構、格式上的明朗,這樣也能夠幫助我們在朗誦的情感上「更上一層樓」。

古典文學的朗誦,要求我們為歷史悠久的古代詩篇賦予新時代的魅力。這種表現形式越是歷史悠久、越是薪火相傳,越能體現出蓬勃的生命力。經典的篇目常讀常新,超越了時代的侷限。我們朗誦的腔調縱然不斷演變,追求「美」的靈魂總是一以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