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earner Education Centre

成功之路 » 中國文學史

《傷痕文學》

/冼翠萍老師

「傷痕文學」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在中國文壇佔據主導地位的一種文學現象。一九七八年八月十一日,復旦大學中文系學生盧新華在報章發表以文革中知識青年生活及思想經歷為題材的短篇小說《傷痕》,這篇小說讓全中國讀者看完都潸然淚下,而日後出現的「傷痕文學」浪潮即取名於此。

十年文革期間,無數知識青年被捲入了上山下鄉運動中。傷痕文學內容主要描述了知識青年、知識分子,受迫害官員及城鄉的普通民眾在那十年間的悲劇性遭遇。不論身心都傷痕累累,以至在感情、思想、靈魂、人格、心理受了嚴重創傷。此時的文學以文字提出強烈控訴及遣責。細讀之下,你會發現每字每句都飽含著血、飽含著淚、飽含著痛。

我們可看看《傷痕》中的一段節錄,當王曉華看完了母親的遺書後︰「她的苦痛的面龐忽然變得那樣激憤。她默默無言地緊攥著小蘇的手,瞪大了燃燒著火樣的眸子,然後在心中低低地、緩緩地、一字一句地說道:『媽媽,親愛的媽媽,你放心吧,女兒永遠也不會忘記您和我心上的傷痛是誰戳下的。』」

《傷痕》小說中,青年王曉華,因為母親被定為叛徒而決定與其劃清界限並離家出走。一別九年後,母親的冤案得到昭雪,她才踏上歸途。然而當她趕到醫院見母親最後一面時,卻已是陰陽相隔。這就揭示了十年間文革造成的母女兩代人巨大而沉重精神創傷。

如大家有興趣想多了解傷痕文學,可看看︰ 竹林《生活的路》、葉辛《蹉跎歲月》、《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及馮驥才《鋪花的歧路》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