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earner Education Centre

Steps to Success » Plant Symbols in Chinese Literature

Peony in Chinese Poetry

This content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牡丹原為藥用花卉,魏晉時期,人們逐漸發現了它的觀賞價值。到了唐代,富麗、雍容、香氣襲人的牡丹,契合了盛世的審美情趣,唐代皇室、貴族的追捧,帶動了一時培植、觀賞牡丹的風潮。

正如詩中所言:

何人不愛牡丹花?佔斷城中好物華。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遊賞、宴飲、賦詩,牡丹鮮妍、綽約的姿態,皇宮、宅邸、寺觀中的人頭攢動,長安、洛陽城內的車水馬龍,如此繁花盛景,映入了時人的眼中,也留在了文人墨客的筆端。

高宗時就有皇帝邀請群臣在宮中宴飲、題詠牡丹的記載。玄宗朝,為皇帝玩賞牡丹寫詩助興的李白留下了傳誦千古的名篇《清平樂》,「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人花相稱,浮現在讀者眼前的既是牡丹的國色天香,也是貴妃的花容月貌。

宮外同樣是一片熱鬧的景象,「三條九陌花時節,萬戶千車看牡丹。」白居易在竇給事宅中觀賞牡丹,寫下了「香勝燒蘭紅勝霞,城中最數令公家。」稱讚牡丹的風姿。連平日清淨肅穆的寺院,也成了賞花的好去處,「澹蕩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風。時過寶地尋香徑,已見新花出故叢。」寫的就是慈恩寺裏頗負盛名的牡丹。

由花及人。盧綸見世人偏愛紫牡丹,卻冷落於夜露中綻放的白牡丹,不禁為之打抱不平,「長安豪貴惜春殘,爭玩街西紫牡丹。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名為惜花,實則以牡丹隱喻高潔脫俗之人,慨歎其在朝中不被賞識。而元稹則在花開花落間,體會到歲月匆匆的傷懷:

簇蕊風頻壞,裁紅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別一年春。

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象徵往昔繁華的牡丹,承載着晚唐詩人對盛唐的追憶,也寄託了飄搖的身世之感,「如夢如仙忽零落,暮霞何處綠屏空。」

寒暑交替間,牡丹凋零卻還有再度盛開的一日,可山河破碎,舊日的時光和心境卻是一去不返了。

Web picture:Designed by Kotkoa /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