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劍橋的面試官究竟想要錄取甚麼樣的人?
Tweet常常有人問應該怎樣準備牛津劍橋的面試,希望獲得一些錄取的訣竅。但與其試圖找「捷徑」,不如從面試官的角度想一想:你認為他們想從你身上看到什麼特質?
你可曾聽過「目標不是能跑完5公里,而是成為跑者」這句話?它背後的哲理是:如果只將目標設為完成5公里,達成後很可能就不再跑步(直到設定新目標為止),這種動機難以持久。相反,你應該專注於將自我認同轉變為「跑者」:記錄跑步歷程、為跑步調整飲食、和朋友一起跑步、對下一次跑步充滿期待!如此一來,跑完5公里就是水到渠成;當你成為真正的跑者,自然會挑戰馬拉松等更高目標。
這個原則同樣適用於牛津劍橋的申請:「目標不該是被錄取,而是成為會獲得錄取的那類學生」。
試想那個最終被錄取的所謂「完美」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是每天學習14小時的苦讀者?還是科科拿A的尖子生?其實未必如此。
牛津劍橋想確認的是:你是否適合他們的教學體系——你需要成為科學家、歷史學家,或任何你想鑽研的領域的實踐者。你要把學術變成自己身份認同的一部分。一個優秀的數學家會因鑽研新證明而興奮不已!
面試官如何判斷你是否合適?
在面試中展現課外閱讀獲得的冷門卻相關的知識;參加學科競賽;出於興趣而撰寫論文;與同儕進行學術討論,以鍛鍊論證能力;觀看與學科相關的YouTube影片等等。這沒什麼捷徑可走,唯有把自己塑造成「牛津劍橋型」的學習者。